3月10日,吉林省印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重点行动方案》。15个相关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解读并作出承诺。
3月28日,在十二届吉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省委书记黄强指出,推动吉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突破口。
3月31日至4月3日,《吉林日报》在头版连续刊发四篇评论员文章:《从落后观念“开刀”》《向不良作风“宣战”》《关键是提升能力》《久久为功 绵绵用力》,为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破除思想藩篱,凝聚共识。
……
吉林“上甘岭战役”已打响第一枪!
01。
先谈一个细节。
回到3月28日,一场持续两个半小时的省委深改会议,“一开板儿”就找差距、亮短板,问题导向一览无余。
12917家企业(线上12862家,线下55家)对政府服务评议总体平均分较上年下降2.22%,对本地经济形势信心平均分较上年下降1.09%,对本企业发展的信心平均分较上年下降2.29%。
根据报道,参会的有吉林省四大班子成员、各市州党委书记、央媒省媒新闻单位负责人。
这组数据被当众“揭短”,大家集体“红脸出汗!”
黄强书记坦言,到任吉林后一直提倡开短会,这是开得时间最长的一个会,但是“很值!”
02。
吉林誓要破除营商环境的“三大硬骨头”。
思想钢印必须破!挂职干部直言不讳:“与浙江相比,吉林发展民营经济表面上看是缺产业、缺企业、缺人才,但深层次则是生态不优、体制不活、动力不足的问题。”
数据烟囱必须拆!群众吐槽的"证明我妈是我妈"将成历史,真正实现政务"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
衙门作风必须治!乱检查、乱执法、乱收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吉林日报》首篇评论员文章更是提出,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该扪心自问几个问题:
有没有清清白白地交几个民营企业家朋友?
一年到头解决了几件民营企业的揪心事?
研究出台的惠企政策管不管用?
管用的政策“挂在墙上”还是真正落了地?
有没有去民营企业“刷存在”“摆官威”?
这些问题答得不好,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官本位”在作祟,有没有犯“冷眼病”,“乱指挥”的手伸没伸,“旧惯例”的挡箭牌用没用。
03。
吉林要开“浙江小灶”!
黄强书记说,“吉浙是对口合作省份,要充分发挥吉浙对口合作双向挂职干部作用,把这个‘小灶’利用好。”
一是请浙江干部作为“旁观者”,对标浙江找政府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请浙江干部作为“局内人”,对吉林发展提出改革建议。
“把营商环境改变好,这是根儿。”要正视差距、直面问题,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持续营造以企为重、服务至上的浓厚氛围。
对标浙江“五通”“五办”模式,深化数字化改革,拆除“数据烟囱”,真正实现“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
吉林省还将建立完善明察暗访、无感监测、整改销号、挂牌督办、定期通报、问责追责、尽职免责7个工作机制,推动形成营商环境问题破解全流程的科学工作体系,实打实帮助企业解难题、促发展,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04。
“对于现在的吉林,改革就是‘上甘岭战役’,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在多场重要会议上,黄强反复强调。
如今,吉林“上甘岭战役”已打响第一枪!
从思想破冰到制度革命,从数字赋能到作风重塑,吉林打出“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出拳,就要勇往直前!
为此,黄强要求,每一个干部都要当自己领域的“秦基伟”,不能当旁观者、当逃兵,更不能成为改革的阻碍。
“工作布置得再好,终端没有见效,其中肯定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始终坚持结果导向,聚焦企业家满意不满意、老百姓高兴不高兴。”黄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