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以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保护科技创新创造

时间:2025-03-31 10:55:59 来源:求是网

分享到:

大厦之成,非一日之功。从1983年商标法实施起,我国知识产权审判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新时代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和保护体系不断健全、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一路走来,坚持改革创新,促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是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引领和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日益完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司法保护体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完成知识产权相关改革任务12项,以改革促进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积极构建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和程序集约化的审判体系。

“十年磨一剑”。我国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建设走过10余年光辉历程,基本形成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部门为牵引、4个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30个地方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为重点、各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业务部门为支撑的专业化审判体系。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6年来,审结技术类知识产权上诉案件近2万件,其中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数量和占比逐年攀升,2024年达1233件,占32.3%,充分体现了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改革成效。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在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保护上的投入。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同年11月6日,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挂牌成立。刘新武/摄

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使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得到提升。全国25个高级法院、236个中级法院和276个基层法院,有序开展“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司法解释,具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达到558个,优化了审判资源配置。“全国法院技术调查人才库”入库专家719人,实现主要技术领域全覆盖,以技术调查官制度为基础,以专家辅助、专家陪审、技术鉴定、技术咨询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不断完善。

健全法律统一适用机制,才能为创新创造树规则、明导向、稳预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46件,发布指导性案例38件,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案例723件,裁判文书网公开发布裁判文书191万余份,知识产权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如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不断加大,持续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司法保障。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中,依法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赔6.4亿元,并创新裁判规则,促使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在“云台相机”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中,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行为保全裁定,用“先行判决+临时禁令”的方式,为权利人及时提供司法救济。2025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进一步对涉科技创新领域审判工作提出全面、系统指导意见。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的决策部署完全正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强专业化审判机构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审判队伍,集中管辖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案件,有利于高效解决专业领域纠纷和前沿法律问题,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当前,国际知识产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调整,聚焦知识产权国际治理规则,各国重视并加快知识产权司法体制变革,以适应科技创新规律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此,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不断健全知识产权审判组织,优化审判机构布局,完善上诉审理机制,如箭在弦、势在必行。新征程上,以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保护科技创新创造,以法治之力服务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将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