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让传统剪纸焕发新的生命力

时间:2024-12-13 09:15:14 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

老怀德满族剪纸,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项目。在公主岭市文化馆,老怀德满族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闫雪玲现场展示了精湛的剪纸技艺,讲述了老怀德满族剪纸的精彩故事。

非遗剪纸的前世今生

闫雪玲说:“老怀德满族剪纸的创始人是我的太姥姥,到我这已经是第四代传承人了。最初的老怀德满族剪纸是以乌拉街原始剪纸纹样为基础,选取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形式多为单色裁剪。后来太姥姥不断探索,用煤油灯的烟将白纸熏黑作为底板,再衬上红、黄、银等各色纸张,形成了套色剪纸,广受欢迎。”

传承至今,老怀德满族剪纸仍保存着这些鲜明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可以概括为“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每一幅图,都表达一个吉祥的寓意;从工艺角度上看,主要采用套色工艺,以黑色宣纸为主稿,背面衬上五颜六色的彩色宣纸,整体色彩丰富且沉稳。

“随着时代发展,剪纸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但是姥姥和母亲仍然将剪纸工艺传给了我。考虑到剪纸的实用性在逐渐下降,因此我不断尝试加强老怀德满族剪纸的艺术性特征。”闫雪玲说。

在题材选择上,闫雪玲进一步挖掘满族传统神话人物形象,创作了包括具有起死回生神力的尼山萨满、哺育万物的九乳妈妈、寓意多子多福的柳树嬷嬷等具有美好寓意的满族神话人物形象剪纸作品;在技法方面,她积极吸收满族刺绣中衬绣和补绣的技法,融入剪、刻、粘、对折、连续、分层、分色等手法,使整体作品层次清晰,写意性更强;同时,为了提高剪纸作品的观赏性,她也努力平衡不同颜色纸张之间的关系,使作品在色彩不断丰富的情况下更加协调、更富美感。

小小剪纸引发文化共鸣

闫雪玲的剪纸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并获奖。其作品《祝福》在第五届国际剪纸艺术展中荣获银奖;作品《长白山脚怪事多》参加了农业部、文化部联合主办的首届农民艺术节,被评为优秀作品,并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月夜》在《中日剪纸艺术交流展》中获最高奖项——优秀作品奖;作品《拉鼓》在海峡文人剪纸邀请展中获最高奖项——文化内蕴奖;作品《九乳妈妈》在低碳环保·美丽中国全国剪纸大赛中荣获银奖,作品《萨满九女神》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这些荣誉时,闫雪玲说:“获得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是一个鼓舞,带给我信心和力量,我想这些作品之所以能获得认可,关键是作品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我将积极探索如何将老怀德满族剪纸与书法、美术、民间文艺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跨界融合,创造出更多、更具文化内涵的剪纸作品。”

不仅如此,老怀德满族剪纸还在闫雪玲的手中走出国门,架起了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闫雪玲多次赴荷兰、比利时、丹麦、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朝鲜、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不同文明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想要打破文化壁垒,就必须主动创新,将民间剪纸工艺与其他国家独有的文化元素相融合,创造更多具有其他国家文化特色的剪纸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文化共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闫雪玲介绍。

在“2018日本、韩国行——吉林文化周”活动中,闫雪玲创作的取材于日本同名小说的剪纸作品《春琴抄》作为政府礼品被赠送给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2019年4月,闫雪玲赴荷兰、比利时、丹麦参加“中国脱贫成就巡展暨中国吉林省文化旅游周”活动,专门为此次活动创作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受到了丹麦国家旅游局局长的青睐,被丹麦安徒生博物馆收藏展览。

多个领域推动非遗传承

除了潜心创作,闫雪玲同样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她会定期到公主岭市实验小学、西四小学、岭西小学、胜利小学等学校讲授民间剪纸艺术,还会带着孩子们进行剪纸实操,更直观地去感受剪纸的神奇之处和独特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闫雪玲说:“我很欣慰,非遗项目想要传承下去,孩子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每年,闫雪玲都会在吉林省老怀德满族剪纸传习所举办多期剪纸公益课,教授剪纸技艺,目前已累计教授学员2400多名,其中刘鑫玥、庞启航、刘天颖等学员在省市级剪纸比赛中获奖,有力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

此外,闫雪玲还创办了公主岭市闫雪玲剪纸艺术有限公司,与景区、企业合作,制作满族剪纸相关文创产品,并邀请优秀学员参与制作,推动了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老怀德满族剪纸,让这项非遗传承项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采访的最后,闫雪玲道出了她的憧憬。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