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安县农安镇南关村,一走进村里,就被整洁的街道和一栋栋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吸引。尽管室外已是寒冬,温室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一颗颗草莓柿子挂满枝头,犹如璀璨的宝石,这些柿子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我们合作社经过三次转型,才形成了现在收益较好的蔬菜合作社。”南关村党总支书记杨逢春说。作为城郊村,南关村依托地理优势,2007年成立了农安县兴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党支部领办创办,实施集中管理。合作社成员与村领导班子激发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成为推动南关村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在哪?杨逢春表示,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为了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服务,想办法让农民增收。
2007年,南关村兴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通过修建15栋温室大棚,为村民提供了温室种植蔬菜的条件。村民种植的蔬菜可销往附近市场,实现增收。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村民种植成本,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激发了村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起点。
2011年,合作社发展进入新阶段,温室大棚数量由15栋增至67栋,并开始对外开放租赁服务。为不断丰富产业结构和增收致富渠道,南关村也不断调整大棚种植结构,草莓、樱桃等高附加值作物纷纷入驻大棚,丰富了大棚种植品类,随着作物多样化种植的推进,合作社效益不断提高,市场供不应求。
2016年,合作社温室大棚数量扩展至98栋,种植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开启采摘经济模式,让游客入棚亲自体验采摘乐趣,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每个大棚可接待多批游客。既能通过采摘让种植户增收,也能带动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让农户多渠道增收。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引领。特色产业果蔬种植也为南关村的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南关村也在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种植方式,如今利用高效的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子越种越甜,农户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截至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近50公顷,共有95栋温室大棚和3栋阳光大棚,总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种植青豆角、甜瓜、草莓、樱桃等30多类农产品,农产品远销国内各大商超。实行村集体经济占股51%、农民入股49%的模式,成员达78户,基本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民的“双赢共赢”目标。“2018年我租了2个棚,后来发展到6个棚,主要种植草莓、油桃等,现在一年能收益20多万元。”农户王兆国高兴地说。
合作社的温室大棚还巧打时间差,在不同时节种植瓜果蔬菜,进一步增加收入。这种“一棚多收”的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了大棚资源的效能,提升了土地的产出效应,也让农户增收有了新路子。
南关村通过种植特色品种,结合采摘旅游模式,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丰富了周边市民的休闲生活体验。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发展棚膜经济,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不断推动农业提效、乡村振兴、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