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效率的关键措施。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30年,中国将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以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然而,随着各省202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发布,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问题逐渐显现。
截至目前,全国至少有27个省份公开了各自的年度审计报告。记者梳理发现,至少有12个省份的报告中指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乱象。
比如,宁夏在审计中发现,部分县区高标准农田存在“非粮化”现象,有5379亩高标准农田被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影响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同时,部分县区在禁建区内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将5536亩高标准农田规划在林地、草地等禁建区内。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原因,5个县(区)实施的32个高标准农田项目拖欠工程款2119万元。此外,2个县(区)由于水源配套工程尚未完工等原因,4.84万亩高标准农田可供水量不足。
安徽在审计中发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问题。其中,9个县(市)61个项目选址不科学、施工进度慢、质量不达标,部分项目逾期未完工;3个县(市)71个项目在招标文件中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潜在投标人;14个县(市、区)68个项目部分道路开裂破损,水泵、喷灌配套设施丢失,发电机组等设备长期闲置;9个县(市、区)对项目工程量、价格审核把关不严,多支付工程价款351.3万元。
辽宁高标准农田项目在建设中同样存在多重问题。辽宁在审计发现:3市项目储备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未录入项目管理平台按照优先次序滚动实施和动态管理;2449眼农用井施工前无水文勘察,投入9544.7万元;41.34万亩土壤改良项目缺质量评价及勘察,投入4.97亿元;部分项目材料检验缺失,档案不完整。此外,2市在禁建区违规建2.49万亩高标准农田;3市3.80万亩入库农田实为非耕地;部分项目施工不达标,如厚度不足、未播撒有机肥等。
云南、内蒙古等地也发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问题。其中,云南有8个县4.25万亩果园、林地和植树造林地被错误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或高标准农田。内蒙古则有18个旗县(市、区)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等任务,部分旗县还存在高标准农田“非粮化”现象。
湖南、福建等地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湖南有12个市县在禁建区等区域建设高标准农田,部分市县高标准农田面积不实。福建则有6个县40个高标准农田项目未完工,耕地安全任务落实不够有力。
甘肃在审计中发现,5个县17.95万亩高标准农田未及时完成建设、验收入库以及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管护不到位。四川在审计中发现,9个县在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目标任务的情况下,为应对考核或继续获得财政资金支持而虚报工作进度和成效。
吉林、浙江、河北等地也面临着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挑战。其中,吉林4市县滞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4.25亿元;6县已完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存在部分设施未使用或管护不到位,个别设备丢失损坏等问题。浙江15个县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存在闲置抛荒、被倾倒垃圾、挖塘养殖等问题。河北2县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部分设施毁损、防护林木缺失等问题。
财政审计报告被视为一年一度的“经济体检”,其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对于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至关重要。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和乱象,各地审计部门已经在审计报告中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
6月25日,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此后,各地相继公布了各自的2023年度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