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党中央、国务院授予368名个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西藏部主任兼班主任朱淑芳光荣入选。
25年深耕教育一线,朱淑芳早已将“爱每一个孩子”融入点滴行动。自2018年任西藏班班主任以来,她给了西藏各族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陪伴。6年间,她推出创新课堂带孩子们学技能,积极组织交流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坚定理想信念,远赴西藏家访相互了解增进认同。她以无私的爱换来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信任,600多个西藏各族学生亲切地叫她“朱妈妈”。讲台上下,校园内外,朱淑芳牢记初心使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红石榴妈妈团”团长的她,荣获了“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全国百佳语文教师”等荣誉。
晴朗的下午,师生一起饮茶话未来
润心:以爱育人促交融
2018年9月,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开始承办西藏中职班,朱淑芳毅然接下西藏班的工作,成为学校首个西藏班的班主任并负责西藏各族学生在长春期间的衣食住行。朱淑芳在长春站接到了因环境陌生而面露胆怯的孩子们,他们最大的22岁,最小的年仅14岁。气候和语言上的障碍让孩子们看上去很不习惯,有的甚至悄悄打点好行李对朱淑芳说:“我要回家。”为了安慰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朱淑芳了解了西藏的风俗和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每到周末就会轮流带两个学生回家,带他们感受家庭氛围,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家用电器,还拿起剪刀成为学生们的理发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陪伴中,“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悄然发芽。
说起陪伴,学生们有太多故事要分享,大家提到最多的是“阿妈的小厨房”。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校园里,朱淑芳和孩子们创新制作“土可乐”、奶茶、疙瘩汤等。后来,她的小厨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师生,逐渐成为校园里汉、藏、满、蒙、回等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小厨房的炉灶暖了各族学生的胃,更暖了各族家长的心。
朱淑芳和学生们一起过年
浇灌:以情暖人聚人心
除了教授技能之外,朱淑芳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教育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教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
“小先生”课堂就是学生们最为推崇的课堂新模式。在这个讲台上,人人都是老师。朱淑芳遴选汉族优秀学生与西藏各族学生“手拉手结对子”,汉族学生是教普通话、书法等基础科目的“小先生”,西藏各族学生是视唱、舞蹈等课程的小老师,各族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一起参加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在共同进步的日子里,互相了解,增进情谊,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也是朱淑芳循序渐进实行“两混一共”(混班、混宿、共餐)的有效尝试。
朱淑芳坚持课堂创新,采取“一主六辅”七课融合思政模式,以日常浸润为基点,每天看新闻、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每周举行主题升旗仪式,组织观看红色电影,每月组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五观”,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朱淑芳带着352名西藏各族学生参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对心灵的触动;累计满足413名西藏各族学生想到北京看升旗的愿望……一个个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一次次实践情境体验,有力地促进了各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让他们坚定信念,拥护民族团结。
盛放:以文化人增认同
原本对普通话一窍不通的次嘎,在朱淑芳的鼓励下每天清晨起床学习,在专业技能比武中获得全班第一;调皮的央珍拉在朱淑芳的教导下也成了有礼貌、肯上进的好学生,休息时间组织同学们一起将废品做成手工,在交流合作中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小旦毕业了,她把自己的长发编进手链,戴在朱淑芳的手腕上,她说:“回到西藏后,我也要做一名教师,站在珠穆朗玛峰上,面对我的第二故乡长春自豪地喊:要成为朱妈妈那样的人……”
每逢暑假,朱淑芳都要坐上三天两夜的火车,护送学生返回西藏。为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与家庭状况,她克服高原反应坚持进藏家访。朱淑芳发自内心地关爱着每一名学生。“成为西藏班班主任是我一生中最为幸福的选择。每天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我做什么都特别有劲儿。”朱淑芳笑着说,一声朱妈妈,一生都牵挂。以爱育人促交融,以情暖人聚人心,以文化人增认同,短短三句话是朱淑芳六年如一日坚守的生动写照。如今,第一届西藏班300名学生已经毕业,全部升入大学,在校的377名西藏班学生也将步入新的人生轨道,未来他们将在全国各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而他们也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忠实践行者和宣传者。
绵绵师爱增认同。而爱,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孩子们的一句“朱妈妈”,家长们的一声好老师,都是对这份爱发自内心的认同。朱淑芳也用润物无声的爱,为各族孩子们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增进了各族学生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和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深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