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做好企业技术攻关“答题人”

时间:2024-09-05 10:53:23 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

随着列车缓缓启动,长春工业大学副教授付中禹又一次赶赴吉林市。车窗外的风景快速闪过,付中禹感慨:“这条路我走得太熟悉了,多年来,深入企业、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实际需求。”

今年年初,付中禹作为我省第二批“科创专员”,进驻吉林化纤集团旗下的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与企业共同开展生产技术攻关。而他与企业的缘分,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

2008年,依托吉林化纤集团和长春工业大学共同开发的碳纤维原丝技术,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如今碳纤维原丝产能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2012年,付中禹在长春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碳纤维材料。“当时,为了让我积累实践经验,导师把我派到企业一线;如今,我作为‘科创专员’再次来到这里开展技术服务。经过多年合作,我很熟悉企业的工艺路线和技术人员,所以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对于“科创专员”在企业生产研发中扮演的角色,付中禹说出自己的理解:“‘科创专员’与企业合作,应该以企业为主导。企业是‘出题人’和‘判题人’,我则是‘答题人’。”

在吉林碳谷公司生产车间,一束束白色原丝通过收丝机卷绕成筒,再经过氧化、碳化等数道工序,变身为新材料碳纤维。

作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吉林碳谷公司在原丝生产工艺上首次使用了三元水相悬浮聚合及湿法两步法,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付中禹在这项吉林化纤的自主产业化技术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如果把碳纤维原丝聚合物的生产过程比喻成做米饭,那么传统工艺相当于用电饭煲做完一锅,再做下一锅;而我们的新工艺则是用流水线方式来做,保证经济、快速。”付中禹解释。

新技术的落地并非一帆风顺。“研发最初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但拿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一验证却失败了。后来,我与企业研发人员一道,根据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路线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最终取得了成功。这项技术作为全国首创获得了发明专利,也为公司产能跃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付中禹说。

正是这次经历,让作为高校科研人员的付中禹明白,必须将科学理论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才能让科研成果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企业发展。

在公司生产处高级主管毛炳淇看来,来自高校的理论指导对企业技术攻关至关重要。“2017年,我们正在进行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付老师在原丝表征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撑,对技术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付老师课题组的干喷湿纺工艺实验线,为公司3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提供了理论支持,让技术升级事半功倍。”毛炳淇说。

付中禹课题组在开发技术过程中一直秉持着“尽量不给企业添麻烦”的原则: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自行研发的技术不强求企业使用;尽量在企业现有装备上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减少装备投入、增加产出。

他也将这样的理念践行到学生培养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学生研究的课题,都是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提炼出来的,确保理论成果对生产实际具有指导意义。”付中禹说。

在省科技厅、省发改委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学校和企业共同成立了碳纤维专班,每年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50名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付中禹认为,很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都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前提,而企业需要高校科研人员帮助解决的难题,往往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以“科创专员”的身份搞科研,就不能有“偷懒”的想法,而要有和企业一起啃“硬骨头”的决心和拼劲。

多年来,付中禹与吉林化纤集团共同承担了3项碳纤维重大科技专项,开发了T800级高强度、高模量和100K及以上巨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共同开发了三元水相悬浮聚合以及湿法两步法、碳纤维原丝氨化技术以及亲水原丝制备技术等多项碳纤维关键技术。

成为“科创专员”以来,付中禹与企业的交流更加频繁了,认真做着企业生产研发和技术攻关的“答题人”。“对于我们这样已经建立多年合作关系的企业和科技人员来说,‘科创专员’制度从政策层面给予了认定和支持,帮助我们建立起体系化、常态化的合作关系,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保障。”付中禹说。

从航空航天,到日常生活中的体育器材和电子产品,一束束碳纤维在众多领域中大显身手,彰显“新材料之王”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这背后,无数像付中禹这样满怀热忱的科研人员,正奋力书写着一份份高分答卷。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