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减负,是一道未解题!

时间:2019-12-23 13:59:41 来源:魅力公主岭

分享到:

1964年2月,北京一位中学校长给上级写信,建议为中小学生“减负”,后来信被转至中央。从那时起,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教师,形成了给学生减负的共识。这就是现代教育史上有名的“二月来信”。

时隔半个多世纪,给学生“减负”依然是中国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如今,减负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自觉追求”: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几乎年年都要推出减负举措,措施也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作业量、上课时间、规范招生编班等方面。

这些年来,减负一直行进在路上,包括教育部、各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都多次颁布减负令。


曾有人借用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描述“减负”的现实:所有孩子“轻负”健康成长本是最优选择,可一旦家长、学校从现实出发,为求个体最好,做出了“增负”的“理性”选择,就会出现所有孩子不得不加码学习的局面。

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只要是学生,每天就要背负沉重的课业、补习负担。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幼儿园小班时就把孩子送进校外培训机构。

 现在大多数孩子所有的课外时间已经排满,语数英三科都在上机构的补习班,每天有大量的作业要做,还要去参加各种机构组织的“秘考”,家长孩子都非常辛苦,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重。



在望子成龙的心态中,在别人家孩子的刺激下,在上一个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的心理路径设计下,家长们一掷千金、甚至是奋不顾身,从孩子幼儿园、甚至从母亲孕期就开始“抢跑”。

许多家长提出,在当前情况下,不给课内机会,家长就转课外,负担没有减下来,却增加了经济负担。从一个维度看,这种减负,实际上进一步加大了教育的差距,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在“减负”政策制定实施中,政府出力不讨好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有教育专家指出,当前仍是分数决定一切,在教育领域,行政官员的考核看分数,校长的提拔看升学率,老师的绩效也是看班级平均分,以升学率为标准的分数制度,带来的必然是应试的结果,造成一切为成绩服务的现状。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