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孩子心中,就像超级英雄般强大。有个搞笑段子,任务表上注明遇到困难大喊“妈”然后坐等就行,这反映出孩子把“喊妈”当作解决问题的捷径。但孩子总是这样,是否缺乏独立性呢?
五日游:孩子“妈”声不断
暑假,明辉带俩孩子旅行五天,本想让孩子开阔眼界、收获美好回忆,结果却被孩子的“妈”声搞得疲惫不堪。
出发时,孩子就问“妈,我的帽子呢?”“妈,这样行不行?”“妈,帮拿包。”去机场路上,“妈,走太快”“妈,我热了”“妈,累了抱抱。”候机时,“妈,想喝饮料”“妈,要玩手机”“妈,椅子不舒服。”登机后,“妈,上厕所”“妈,耳机呢?”“妈,餐食不好吃。”到达目的地,“妈,去哪儿?”“妈,行李箱重。”“妈,还有多远?”到酒店,“妈,空调咋开?”“妈,找不到睡衣。”“妈,想吃香蕉。”在景区,“妈,这咋玩?”“妈,要纪念品。”“妈,鞋进沙了。”回酒店途中,“妈,走不动”“妈,外套呢?”“妈,困了。”
整个旅程,明辉耳边都是孩子喊“妈”,俩孩子一起喊时更是应接不暇。没满足需求孩子就哭闹,五天下来明辉心力交瘁。
家长教育问题
孩子事事喊“妈”,家长可能觉得孩子不独立,但大多是家长教育方式有问题。
“爱的枷锁”
现在家长经历过艰辛,想给孩子舒适环境,满足各种要求,却不考虑合理性,导致过度保护。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易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办的陷阱”
有些家长想为孩子规划一切,出现“大包大揽”和“过度管控”情况。孩子失去自主选择和决策机会,没了主见,离开家长就像失去航向的船,小事都难以抉择。
“负面的榜样”
部分家长自身行为习惯和态度有问题,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比如家长总抱怨做事辛苦,让孩子对基本事情产生恐惧;家长自己缺乏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孩子也难以养成独立品质。
避免“妈宝”的方法
家长舍不得放手是孩子成“妈宝”的主因。孩子需在实践中成长,家长要在安全前提下,让孩子大胆尝试探索。
放手同时要正确引导孩子。引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积极社交、学会自尊尊重他人、激发反思能力,就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孩子成长路。
缺乏责任感的人做事消极,孩子事事依赖家长就是表现。要培养孩子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对言行、未来和人生负责的意义。
孩子的一声“妈妈”本是亲子温馨的体现,但事事喊“妈”不仅让妈妈累,还不利于孩子成长。家长要正确引导,避免孩子成为“妈宝”。你对这种现象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