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我们偶尔能看到上面有黑乎乎的“瘤状物”,在我们这里把它称为“灰包”,当然有的人也把它称为“乌米”。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见过玉米上长的这种“瘤状物”,可以说是全身起鸡皮疙瘩,非常害怕触摸后长到自己身上。后来长大了,明白了这种灰包形成的原因,自然也就不害怕了,如果我们见到它,可别急着扔掉,这可是个宝。
玉米生长的环境、气候、肥料和管理方法对玉米的谷米率有很大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生长因素:
1. 环境:要使玉米的谷米率达到最佳水平,首要的是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其更好地生长。玉米喜欢温暖和充足的阳光,所以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为玉米提供适宜的温度和阳光。
2. 气候:气候因素对谷米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遭遇恶劣气候,例如旱灾、洪灾和台风,就会导致玉米的谷米率低。
3. 肥料:提供足够的养分和肥料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缺乏关键的养分,例如钾和氮,那么玉米的生长和谷米率都会受到影响。
4. 管理方法:选择合适的种植和管理方法,例如适当的间距、搭棚和施肥等,可以帮助玉米更好地生长并提高谷米率。
在我们这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叙述着遥远的往昔,那时神农氏首次发现玉米可以食用,便发动人们大力种植玉米。有一天,神农氏身上生了一个疼痛的脓包,但他依然坚持前往田间地头,静心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在此期间,他的脓包无意中碰触到了玉米的果穗,然而这个意外的接触竟让他感到奇异的舒缓,不可思议的是,不久后他的疼痛脓包竟然神奇痊愈,而玉米的果穗上也开始出现了与之类似的瘤状结构。因此有的人认为,这个瘤状物就是神农氏身上的瘤子。虽然这仅仅是传说,但是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之情。在农村,一些老人会把这种“灰包”晒干后捣碎,然后把它涂抹在伤口上,伤口就能很快愈合,因此一些有经验的老人看到这种“灰包”后,都会把它给收集起来。
玉米果穗上长的“瘤状物”其实是一种真菌,类似于我们我们食用的大型菌类一样,里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灰包”在内部变黑前可以直接生吃,口感甜甜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蒸着吃、炒着吃、煮着吃、烤着吃,吃法非常多样。其实不仅玉米上会长这种“瘤状物”,就连高粱上也会长,嫩的时候都可以食用,不过对比高粱上长的乌米会更加的好吃。特别注意,灰包越嫩越好吃,老了冒烟了就不能食用了。听我的奶奶说,在以前物质不发达的年代,很多农村小孩会专门去玉米地、高粱地寻找乌米吃,这可是很多小孩的零食,有时候去地里能吃个半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