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面对疫情,如何帮青少年做好心理健康防护?

时间:2021-03-26 13:34:29 来源:吉林旅游广播《科普大讲堂》

分享到:

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处于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所有人均可打破心理上原有的平衡,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乃至重大心理危机。不同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和认知水平不同,因此受疫情影响有不同的心理表现。今天我们邀请专家来为我们科普下疫情期间,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

林主任您好,咱们今天说的是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不同时期的儿童会有哪些心理问题呢?

1.学龄前儿童

心理问题更多的表现为生理和心理行为的改变。居家期间不方便外出玩耍,和小朋友互动减少,如果家长没有为儿童安排丰富的游戏活动等,儿童可能会出烦躁、过度哭闹、情绪冲动或发脾气等行为,还可能过分依恋父母,睡眠问题及饮食习惯等改变。

2.学龄期儿童 

学龄期儿童脱离预期的学校生活,“宅”家上课,可能会出现如下表现:开学时间的不确定引发焦虑情绪;反复询问疫情相关的信息,出现过分紧张、害怕等;和同龄儿童的互动减少,会觉得无聊;或沉迷于电子产品,家长的限制性要求会引起抵触情绪;白天运动量减少,可能出现睡眠及生活不规律等。

3.青少年 

心理行为发育非常复杂,较其他年龄阶段儿童更容易出现精神、心理方面的疾患。最常出现的是焦虑、对学业的担忧、情绪低落、愤怒等情绪,部分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也有可能会出现攻击或冒险行为。尤其是面临“中考”和“高考”的青少年担忧疫情对成绩产生影响,出现食欲不好、情绪不稳、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现象,甚至可能出现焦虑、抑郁及其他情绪障碍等。


林主任,那么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家庭如何干预呢?

疫情发生期间对任何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和其家庭都是很大挑战,不同年龄儿童可能在家玩耍和学习的需求不一样,但是保持生活规律、营养膳食、参与家务、增加运动均同样重要。

家庭的干预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呢林主任?

家庭干预的原则

遵从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促进安全感、帮助儿童学习在危机中冷静安定、帮助孩子有自我价值感和家庭或集体归属感、促进社会联系、灌输希望。

具体方法

1.生活状态的调适

制定每天作息时间表及内容,尽量按照正常学习时间安排的学习、玩耍、运动、睡眠时间。每项活动时间可采用定时器控制,养成时间观念。营养均衡,注意合理搭配食物种类。运动方面结合家中条件而选择。与朋友保持联系,舒缓情绪。

2.心理状态的调整

1)学龄前儿童阶段:建议以游戏或读绘本的方式告知儿童发生的疫情,为什么不能出去,为什么要戴口罩等等。父母多陪伴子女,进行亲子游戏;在儿童出现不良情绪时正确回应。

2)学龄期儿童:采用科普语言进行讲解疫情。尽可能的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即使在家上网课,起床后就换掉睡衣,这有助于儿童保持生活、学习状态的稳定性。与子女协商后规定社交媒体的有限使用。

3)青少年:父母要与青少年客观、实事求是的讨论问题,以朋友平等、尊重、理解的态度交流对疫情的看法,了解子女担心的问题,尊重其隐私。鼓励青少年定期运动、健康饮食,避免物质滥用。利用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来丰富日常生活,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调节情绪和改善睡眠。同时重视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状况的影响。

林主任,最后您还有什么需要叮嘱的吗?

儿童和青少年是应激事件的易感人群,家庭是人心灵最温暖的避风港,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要高度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反应,做到早预防、早识别、早诊断、早干预,以减少疫情带来的心理损害,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