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关乎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守住社会运行安全底线、守护人民群众平安美好的生活一直是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及时有效降低公共安全风险,近日,我省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公共安全的重点在基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乡镇(街道)村(社区)作为社会的重要单元,其应急管理体系是全省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该如何建设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划全分净、全面覆盖
在我省近日印发的《实施方案》中明确,组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建立应急管理机构。整合防汛抗旱、消防森防、防灾减灾救灾等资源和力量,组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村(社区)“两委”协助乡镇(街道)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建立应急管理网格。村以村民小组、社区以300-500户居民为基本单元划分为1个网格,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网格重要工作内容,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网格化治理格局。建立应急指挥体系。组建综合性的乡镇(街道)应急指挥部,负责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以辖区内可调动的应急队伍和力量为基础,组织乡镇(街道)普通民兵、医院、学校及所属单位、企业等人员,组建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7项内容,明确职责
基层安全风险治理是一切安全治理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安全保障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面对新的挑战,安全和风险治理值得深入研究。《实施方案》如何规定乡镇、街道的具体职责呢?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值班、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和数据库、制定风险隐患管控治理措施······
具体来看看↓↓↓
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
排查辨识辖区内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和数据库,制定风险隐患管控治理措施,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及时发布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及时报告重大风险隐患、重大问题和非法违法行为;
组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使用、管理应急物资、救援装备;
落实应急值守制度,第一时间报告灾害事故信息,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处置,第一时间组织自救互救和疏散群众;
负责组织辖区内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报送、灾情核查、灾害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协助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执法工作。
配齐人员,严格考核问责
体系搭建完,职责明确后,接下来就是怎么保证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管理机构更好履职的问题了。
配齐人员、保障经费、明确标准、严格问责······
《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配齐配强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统筹使用行政、事业编制人员或公益岗、社工岗等办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配齐配强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县级及以下政府将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和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在工作标准中也有明确:应急管理办公室按照“十个一”的标准,即:一套应急管理制度、一套应急工作机制、一套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台账、一套应急管理基本情况数据库、一套应急救援预案、一张重大风险隐患分布平面图、一张应急管理网格管理表、一张应急管理责任清单和网格长(员)责任卡、一张应急疏散路线图、一部公开举报电话。
同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指标考核体系,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建立事故灾害风险隐患举报奖励机制。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问责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