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汛情有何特点?
强降水过程多、超警河流多、洪水发生集中、江河水位偏高
与往年相比,今年汛情有哪些特点?
“今年汛情呈现四大特点:强降水过程多、超警河流多、洪水发生集中、江河水位偏高。”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分析。今年以来,全国面雨量达26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7%,出现22次强降水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17省份218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较常年同期偏多35%,其中21条发生超保洪水、10条发生超历史洪水。
“从洪水发生时段看,6月以来的20多天,197条河流超警,其中10条超历史,洪水发生集中,为近年少见。”刘志雨介绍。受持续降雨影响,当前南方江河水位大部分偏高。
为何今年强降水过程偏多?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去年11月以来形成的弱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尚未结束,目前有利于雨带维持在西南东部至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一带。
多轮强降水叠加,为防汛带来诸多考验。上述地区前期出现持续降雨,江河水位大多偏高,如再遇强降水易发生洪水;强降水区与山洪灾害易发区重叠,前期降雨导致土壤含水量饱和,灾害发生风险进一步增加。“此外,水库安全度汛也是防汛难点。长江、珠江、太湖流域水库数量多,前期降雨导致水库水位偏高,中小型水库防洪压力较大。”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介绍。
汛情将如何发展?
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西江、淮河、太湖等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目前我国全面进入汛期,接下来汛情将如何发展?
当前,江南、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均已入梅。据气象预测,6月底前,主雨带位于西南东部、华南西北部、江南北部和西部、江淮和黄淮南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7月上旬,主雨带位于黄淮、江淮等地,降雨量也较常年同期偏多。
“预计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西江、淮河、太湖等可能发生超警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大洪水,防汛形势严峻。”刘志雨介绍。
长江流域预计今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6月19日,黄河干流唐乃亥水文站形成黄河2020年第1号洪水;1963年以来,海河已近60年没来大水,发生大洪水概率在增大。今年大江大河汛情将如何发展?
“确保大江大河防洪安全是防汛重中之重。”王章立介绍,“历史上,我国各大流域均多次发生大洪水,但七大流域已多年未发生超标洪水,加上今年汛期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多发,可以说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在增加。”
防大汛有“硬牌”。5级以上堤防30多万公里、9.8万多座水库、超过10万座水闸……经多年建设,我国已逐步形成较完备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大江大河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
防大汛要未雨绸缪。今年3月初,水利部指导督促各地、各流域编制修订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河流和县级以上防洪城市的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目前,部分大江大河超标洪水防御预案基本编制完成,其余可在6月底前完成。
防汛措施是否到位?
梳理风险点、加快补短板,让防汛链条环环相扣
“当前防汛存在一些难点。”王章立介绍,中小河流洪水发生快、涨势猛,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且防洪标准相对较低、监测预报能力不足,防御难度大。此外,目前我国病险水库数量多,蓄滞洪区启用难;部分基层干部群众防洪意识不强、抗洪抢险实战经验不足等问题,也值得关注。
“水情监测预报是防汛的‘耳目’,但当前洪水预测预报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北方流域洪水预报难度较大。”刘志雨介绍。
面对严峻汛情,水利部门逐条河流、逐个环节梳理风险点,及时补上短板。水利部派出6个工作组赴安徽、湖南、贵州、江苏、广西、广东等地防汛一线,协助指导地方做好防御工作。
如何确保9.8万多座水库安全度汛?近期,水利部已督查暗访了1390多座小型水库,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完成整改。对大中型水库,强化“线上线下”监管,严禁违规超汛限水位运行,依法科学精细开展防洪调度运用。
“还需做好预报预测,为防汛充分赢得时间。”刘志雨介绍,根据洪水防御、洪水调度工作需要,水文部门对七大流域160多个重要断面预报方案进行了优化完善,组织长江、海河、淮河、松辽等流域相关水利部门实战演练,“目前效果已经显现,6月上旬,水文部门提前两到三天准确预报西江发生编号洪水,为洪水灾害防御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