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省“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关于乡村振兴!听听他们说了啥......

时间:2020-01-14 13:26:49 来源:吉林发布

分享到:

景俊海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要重点做好七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吉林省“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吉林省住建厅厅长孙众志,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胡斌出席并介绍了“乡村振兴”的相关情况。一起来关注!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 孙众志

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

2016至2019年,我省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14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万户,总投资33.32亿元。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 一是制定和完善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形成了涵盖贫困户认定、危房鉴定,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管理,以及档案信息资料管理等7大类49项较为完整闭合的政策文件规定。

  • 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培训。成立了农房建设专家团队,及时帮助各地解决问题,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编制了《吉林省农房加固(修缮)技术指南》,研究出台了我省彩钢房安全认定的简便方法。建立“吉林农村危房APP”,农户可通过扫描自家的二维码上传房子存在的质量问题,实现了直查直录,便于及时维修处理。

  • 三是针对危房改造涉及点多面广,建设进度不一等问题,采用“查到问题、分析原因、透视危害、形成建议”工作四步法,落实“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五个清单,坚持 “调度通报、数据对接、督导检查、问题整改、档案管理、典型示范”六个强化,确保改造工作,做细、做实,不留死角。通过明察、暗访、约谈、预警等强力措施,积极指导帮助各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和非正规堆放点整治工作情况

截至2019年底,根据各地上报统计,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方面,全省9340个行政村,已有6622个行政村建立了收运处置体系,建设转运站434座,购置环卫车辆1701辆,配备垃圾收集设施38.3万个,累计投入资金14.14亿元。两年来,收运生活垃圾282.11万吨,其中通过无害化填埋场处置垃圾47.73万吨,占收运垃圾总数的16.92%,焚烧发电处置垃圾234.38万吨,占收运垃圾总数的83.08%。在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整治工作方面,共排查出非正规堆放点1192处,已整治销号1152处,占总数的96.6%,整治堆体约427.78万立方米,复垦土地约112.26万平方米。

各地克服资金压力大、专业人员不足等困难,积极作为,大胆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如:双辽市推行党建引领治理垃圾的工作方法;抚松县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打造智慧环卫的模式;敦化市建立多元化收运处置体系;东辽县开展全域性治理、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改善了乡村卫生环境,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0年,省住建厅将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一是继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根据动态调整情况,逐户开展安全性认定。对鉴定为危房的,根据农户意愿,通过危房改造或其他有效方式,确保新增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二是进一步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完成非正规堆放点整治工作。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张凤春

去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产业发展、综合改革、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概括起来,最突出的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最可赞的亮点是粮食丰收、农民增收。我们牢牢扛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克服春旱、虫害、秋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夺取了粮食丰收,总产量达到775.6亿斤,比上年增产49亿斤,增产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的41.2%,为稳定全省经济社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扎实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措施,取得较好成效,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8.6%,是近5年来的最高增幅,实现了“两个高于”,即比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5.1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农民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第二,最可贵的成果是农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绿色已成为吉林农业的底色,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正在成为吉林的金名片。去年,我省有11种农产品被评为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4种农产品进入百强品牌目录,黄金名片—玉米、白金名片—大米、铂金名片—长白山人参、彩金名片—杂粮杂豆、黑金名片—黑木耳在全国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扩大。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比上年分别下降1.82%和1.79%。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农产品检测总体合格率为98.4%,高于国家要求标准1个百分点以上;抽检的蔬菜、水果和食用菌样品合格率达到99.1%,彰显了我省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的十分可贵的成果。

第三,最可喜的变化是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改善。我们坚持以建设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全面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84%村庄实现基本清洁。推广适宜寒冷地区、成本低的无害化卫生旱厕模式,全年完成建设16.4万户。创建“三A”级标准示范村2000个以上,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20万户。农村干净整洁程度明显提升,正在向美丽宜居、更有魅力的方向迈进。

新的一年,重点是“五抓”。

一是抓供给。就是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加快生猪产能恢复,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打牢稳物价稳经济稳全局的基础支撑。

二是抓融合。就是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大政策举措,完善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打造融合发展新载体,力争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5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14个县(市)创建乡村振兴试验区,支持6个产粮大县建设乡村振兴新动能培育试验区,探索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抓培育。就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推动更多的专业大户转变成家庭农场,力争发展到3.5万家。持续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分级培育一批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与广大小农户的有机衔接。

四是抓整治。就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由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全省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力争再完成15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探索可推广复制的乡村治理路径和模式。

五是抓改革。就是继续深化农村重点改革。建立农村土地交易流转服务中心,让土地经营权活起来。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垦改革,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释放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 胡斌

四年来,全省金融系统着力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产品,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强化农村金融风险防控,努力破解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体制机制障碍,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金融与“三农”互促共进的良性格局,农村金融呈现“三超一降四突破”特点,

其中“三超”是: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5502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2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0.19亿元,同比增长46.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88.6亿元,其中支农支小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76.9%,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降”是:全省农合系统共清收不良贷款38.39亿元,压降同业投资风险181.49亿元,风险得到有效缓释。

“四突破”包括:长吉接合片区成为东三省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0亿元东北地区首单扶贫票据;布放信用报告自助查询设备165台,吉林省成为东三省首个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均可自助查询的省份;支持涉农金融主体吉林银行取得B类主承销商资格,填补了吉林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债券承销资格的空白。有效保障了粮食总产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历史高位,新改建“四好农村公路”1590公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2万户,贫困发生率降至0.07%,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充分激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力更加充沛。我省构建三支柱一市场农村新型普惠融资服务体系经验得到了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积极肯定,吉林经验全国推广。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 一是首创“三支柱一市场”融资服务体系。成立了省级农村金融服务公司和物权融资服务公司,铺设了2000余个村级金融服务站,启动了农村信用信息动态化采集与应用工作,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建立省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

  • 二是推进农村土地金融改革。创新了以土地流转预期收益为保证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实施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共计发放贷款30多亿元。组建了土地资产管理机构,推进了7个村屯整村土地股权化流转,1200多农户成为土地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及员工。

  • 三是探索财政支农金融化运作。财政部门整合了40亿元财政性资金组建政策性信贷担保公司、涉农引导基金等平台,统筹安排了近10亿元财政性资金用于涉农信贷周转、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及保险提标扩面。

  • 四是健全多元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推动组建亿联银行和九银金融租赁公司,推动10家农信社改制成为农商行,新设8家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置于农村金融渠道铺设、客户发现、信用建设、风险防控等各项业务的突出位置,农村电子化金融终端服务覆盖率达到97.7%。

  • 五是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机构运用信用、抵押、担保、保险等手段研发多元支农产品。四年来累计推出近80款涉农金融产品。

  • 六是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全省贫困地区贷款余额1428.9亿元,比年初增加30.1亿元,新增产业精准扶贫2019年前10个月投放40.4亿元,完成年初产业精准扶贫信贷计划161%。

2020年,我们面临着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三重收官检验,也迎来了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和一个十年纪元的历史交汇,我们将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点战略安排,找差距,拓思路,强举措,抓落实,在触达、集成、亮点、化险四个方面抓深抓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一是抓触达,做实“三支柱一市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继续推动标准化基础金融服务站铺设,2020年末,力争总量达到3000个,打造金融服务站示范点50个。积极推动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加快向参地、林权、草场权、养殖水面和设施农业、家庭农场等领域延伸产品服务。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公司要加快建设进度,上半年要实现业务的全流程运营,搭建全省线下线上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网络。

二是抓集成,做优金融支农政策措施协同机制。将切实做好《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工作,引导全社会资源参与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推动各部门横向纵向力量联动,形成助推乡村振兴的同频合力。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银行细化业务边界,有效服务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和薄弱环节;引导大型商业银行提升涉农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农村中小银行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设立总规模3亿元的“三支柱一市场”普惠融资服务体系引导基金,加快建立财政与金融的配合联动机制,用足用好风险补偿基金、购买保险服务、发展政策性担保等政策手段,推进金融机构提高对涉农贷款、精准扶贫贷款不良容忍度程度,按照竞争中性原则,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农村各类所有制企业。加大险资入吉工程推进力度,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

三是抓亮点,释放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效能。将依托村级基础金融服务站采集的涉农融资信息,集中编制农村金融融资价格指数,为农村经济金融政策调整提供先行信号,平抑农村融资价格,促进农村融资价格回归合理区间。深入推进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增强科技赋能,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改进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拓宽抵质押品范围,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积极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引导金融机构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和生产周期,满足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效果监测评价反馈体系,完善涉农信贷、证券、保险等产品服务多维度调度机制,提高改革试验的系统性和均衡性。

四是抓化险,不断助力农村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将综合运用机构自筹、省市县财政配资、争取国家支持等三种渠道筹资改制资金,探索引进战略投资者、国有银行或优质城商行农商行兼并、高风险机构重组等多种形式推动县域法人改革,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风险处置维稳责任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把握强化市场纪律、防范道德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的平衡。有序化解影子银行风险、大力整治互联网金融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