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中国,只有一个吉林

时间:2022-04-08 08:54:07 来源:牛角说

分享到:

疫情观察 2022.04.07

人类准备好挨饿了吗?

这个问题并不是危言耸听。

不久之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刚刚发出警告:正在乌克兰发生的冲突,不仅让粮食、能源和化肥价格飙升,更让新一轮的全球饥荒潮的威胁迫近。

面对可能到来的粮食危机,希望你能抽出几分钟时间,将目光投向正在和疫情进行最终决战的吉林。

毕竟,这场战役的胜负,可能关系到你的饭碗。

01买口粮
今年不太容易

粮食这个东西,要么靠自己种,要么靠在国际市场买。

今年,在国际市场上想要买粮,恐怕没有往年那样容易了。

一方面,是全球的粮食供应几乎肯定会出现大幅下滑。

在世界自然土壤中,“黑土”是公认的“肥力之王”。

人们经常形象地说,优质的黑土,攥一把能攥出油来,插根筷子都能发芽。

——这样的描述虽然略显夸张,但足可见其肥沃程度。

众所周知,世界气候湿润的中温带平原地区,有“三大黑土分布区”,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乌克兰平原。

国际主要黑土带分布示意图

而乌克兰,这座“欧洲粮仓”所坐落的土地上,依然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交战的双方,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是国际上粮食市场的重要卖家。

在2019年,两国出口了世界小麦的25%,全球玉米的17%,大麦的32%,葵花籽油的75%。

自今年二月冲突开始之后,国际交易方面,小麦价格已经上涨了21%,大麦价格则上涨了33%。

2018至今年三月国际粮价走势

这还远远不是价格上涨的终点。

分析预测,由于冲突平息遥遥无期,世界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从该地区出口关键的农业产品,已经处于历史高位的全球粮食价格,可能再次增加8%-20%。

另一方面,是全球的化肥价格也已出现大幅飙升。

据《纽约时报》报道,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出口国,约占世界供应量的15%;

而同样受到制裁的白俄罗斯,则是钾肥的主要生产国——这种肥料,对于包括大豆和玉米在内的许多主要作物至关重要。

自今年二月、俄乌冲突加剧以来,一些化肥价格已经上涨了40%。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戴维·比斯利(David M. Beasley)警告称,目前的粮食不安全程度,自二战以来“从未出现过”。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则预测,在2022年~2023年度,全球营养不良的人口可能增加8%,达到1300万人——而亚太地区的情况最为严重。

那么,中国手中的饭碗,能端得稳吗?

02种粮食
吉林太重要了

在国际粮价诡谲变幻的大形势下,想要百分之百地确保我们的饭碗安全,就必须靠自己了。

面对这个严峻的考验,我们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放眼世界黑土地的分布图,“三大黑土带”中,我们也拥有其中广袤的一片;

坏消息是,在这片黑土带的核心区域之一,吉林省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

可以说,相较于同样面临疫情考验的上海,吉林的存在感,要低得多。

毕竟,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沪指的数字跳动,可能直接关系到数亿股民的钱包;

而吉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则仅仅是一个有汽车、有冰雪、有粮食的遥远省份。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吉林,这个省份,对于中国的饭碗有多重要。

在生活中,作为吉林农业的“白金名片”和“黄金名片”,大米和玉米,是无数掌勺大厨的最爱。

这里有常年占据各个超市粮油区C位的优质大米。

东北地区纬度高、光照充足、黑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因此大米口感格外出众。

现今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近1300万亩,年产量120亿斤以上,占东北三省一区总产量四分之一;

至于品质,更有王毅外长认证:“有人说日本的大米好,但是我要在这里说:吉林的大米比日本的还好!”

这里有减脂女孩、健身青年最钟爱的玉米。

作为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吉林省玉米产量雄踞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其中公主岭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玉米之乡”。吉林鲜食玉米,更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

而让我们把目光放的更为长远一些,就会发现:吉林的粮食,不仅关乎我们的餐桌,更加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经济学中更有一个令人细思恐极的结论:缺粮10%导致的后果不是每个人只能吃九分饱,也不是粮价上升10%,而是一直涨价到饿死10%的人为止。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包括吉林在内的东北地区,比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为过。

许多中学生可能会对这张地图感到很亲切

“湖广熟,天下足”,这句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谚,至今仍留在中学的教科书里。

而实际上,在世纪交替之际,“南粮北运”的格局,已经悄悄开始了扭转——

2001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概念正式形成;

2003年,吉林和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等省(自治区)一起,被划为粮食主产区;

2004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公布全国的粮食生产“百强县”和肉类生产“百强县”,从此在这个榜单中,吉林省实现了强势“霸榜”……

肉类生产前十,吉林省占据了五席、包揽前四

粮食生产前十,吉林省占据了六席、包揽前四

到了2021年,吉林省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807.84亿斤。

按2019年全国人均消费口粮原粮150公斤计算,吉林省生产的粮食,足够两亿多人吃一年。

而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吉林省的粮食生产进步飞速,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大省第1位,净增量居全国第2位,储备调出量居全国第3位,单产居全国第4位,总产量居全国第5位……

每一天,数以百计的货运列车,将吉林的粮食转运南下,或从陆路,经河北、河南、湖南、湖北一路南下,到达长三角、珠三角的各个城市;或经水路,从营口港、大连港、锦州港等装船,穿越海洋,到达上海、福州、广州乃至海口,穿越数千公里,登上南方千家万户的餐桌。

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吉林,的确是太重要了。

03保春耕
吉林已经尽力了

今年三月以来,冰雪覆盖着的吉林突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验。

本轮疫情,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这一毒株在细胞中复制的速度更快,传播力更强,与细胞黏合能力更强,更容易引起感染。

以衡量病毒传播能力的R0为例,新冠原始病毒株的传染指数R0值约为2.5左右,即每个新冠患者平均会感染2.5人;而德尔塔毒株R0值在5到6之间,而奥密克戎的R0值可能超过8,一些研究甚至认为其可以达到10~12左右。

为此,想要全面封堵这种异常“狡猾”的病毒,付出的努力必须超出以往。

以长春为例,面对汹涌而来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自三月中上旬开始,已经实施了二十余天的封控:

3月11日,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三轮全员核酸检测,机关居家办公,企事业单位停止运营,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

3月19日,为以最快速度实现社会面清零,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在全市三天全员核酸检测期间,对所有小区(村)和社会面实行提级管控;

4月3日,吉林省建立包保对口支援长春工作机制,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加速推进……

清明过后,东北地区气温开始逐步上升,按照往年经验,春耕生产工作也将陆续展开。

除了疫情带来的医疗资源高负荷运转之外,另一个格外牵动人心的因素就是,疫情面前,我们能不能保住“春耕”?

从长远看来,这可能是比“上海战役”更为重要的一场战役。

如果说上海保卫战事关数亿人的钱包,

那么吉林保卫战就事关数亿人的饭碗。

幸运的是,我们终于看到了曙光。

4月7日,本轮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27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陆续传来了多个利好信息:

长春市新增感染者数量连续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长春市九台区在4月3日至5日连续三天核酸检测中,社会面初筛阳性感染者数量为个位数,基本上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吉林市发起社会面清零总攻最后冲锋,累计治愈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人数高于在院和隔离医学观察人数,吉林市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胜利在望;

延边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下一步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逐步恢复部分经营场所营业,恢复居民正常生活秩序;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全省已搭建育秧棚近12万亩,超过计划80%,玉米、大豆等种子到户到位率超9成……

经得世上三月寒,终获人间四月暖。

盼望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热门评论